您的位置:首页 > 地方 > 看贵州

两名贵州中师生聚拢一群中师生 出版《天下中师生》

 

《天下中师生》丛书。
       两名贵州中师生聚拢起全国各地一群当年的中师生,正在编写一部大型文集《天下中师生》。目前,该书的第一辑(分上、下册,共70余万字)已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。这两名贵州中师生,一个是肖开玉,另一个是王刚。

 

 

肖开玉(左)、王刚(右)合影。
肖开玉: 抱着“抢救历史”的态度,
讲好中师生的故事

       肖开玉1988年毕业于赫章师范学校,毕业后分配在赫章县农村一所公立学校工作。经历了10多年的教育教学沉淀之后,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。2000年,肖开玉毅然辞职,在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,在著名的“野马川会议”会址附近开办了他的第一所民办学校。通过20多年的艰辛努力,这所籍籍无名的民办学校,逐渐壮大成贵州三联教育集团。目前,三联教育集团在全省各地建有10余所中小学,旗下有在校学生26000多名,教职工1700多名,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。

        肖开玉说,他十分迷恋昔日的中师时光,怀念在农村教书的日子。想当年,一群懵懂少年迈进了中师门槛,通过几年的磨砺,变成一粒粒蒲公英的种子,纷纷扬扬,飘落在广阔的城市和乡村,最后定格成永远。从懵懂少年到辛勤园丁,过早的社会担当,使中师生迅速走向成熟。这个早熟的过程,有如一种“蝉变”,需要痛苦地脱去几层皮;蝉变的过程,就是对教育无怨无悔的奉献。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,配得上“高山仰止”,这是一个抹不掉的社会记忆。

 

 

肖开玉。
        肖开玉说,“中师生”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。上世纪80年代,教育百孔千疮,师资严重短缺,急需大量教师。一大批农村风华少年,初中毕业就进入中等师范学校学习,担当起教育生力军的角色。他们毕业时稚气未脱,就来到农村学校,甚至定点到极为边远的农村小学,孕桃育李,默默奉献,为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、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助力。当年的中师生,大多是品学兼优、家庭贫困的农家子弟,因为急于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,就选择了报考中师。那时,中师招生十分火爆。一个小小的县份,报考者动辄上万,录取者却寥寥数十人,其竞争的激烈程度,不亚于今日报考“双一流”大学。当这群学业优秀的农家少年又回到乡村时,他们筚路蓝缕的人生旅程,很值得回味。“如今,当年意气风发的数百万中师生,多已进入退休或临近退休的状态,我们必须抱着一种“抢救历史”的态度,去讲好中师生的故事。”
       肖开玉谈起出版大型文集《天下中师生》的初衷:“为了缅怀中师生曾经的青春岁月,让人们记住“中师生”这一特殊的历史名词,铭记中师生对祖国教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,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“天下中师生”大型征文活动,弘扬红烛精神,讲述中师生自己的故事,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积沙成塔的方式,为出版大型文集《天下中师生》提供充足的稿源,因而我们规定:凡是入选公众号《天下中师生》的文章,都给一定的稿酬;稿酬和出版费用,全部由贵州三联教育集团承担。”
王刚:为天下中师生立言、立传,
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
        王刚1980年毕业于平坝县师范学校,16岁开始从事教学工作。他担任过小学教师、中学校长、省戏剧创作中心编剧、高校基层学院党委书记等职,2024年在贵州师范学院退休。44年的工作经历,他对教育工作,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有许多独到的见解,对“中师生”这个群体十分关注。王刚说,许多师范生一直置身于基础教育第一线,默默耕耘,勇于奉献,是共和国的教育的一块厚重的基石。因而,“为天下中师生立言、为天下中师生立传”,就是他们编写这部丛书的出发点和归宿。
        王刚说,中师生是师范类学生的源头,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立下了汗马之功。1897年,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“南洋公学师范院”。1902年,《壬寅学制》颁布前后,张謇在通州,刘坤一、张之洞在南京,李端棻在贵阳……各地师范学堂如雨后春笋,“师范生”横空出世,于是便开启了中师生的百年史。

 

 

王刚。
        王刚认为,中国的中师生是为20世纪的中国而生的。百年中师,几代风华。上世纪20年代,当国家和民族遭逢厄难,一大批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,挽民族危亡于水火。上世纪50年代,当硝烟散去,国家初立,一群群怀揣理想、勇于担当的中师生,踏着“曲曲弯弯细又长”的小路,走进了城市和乡村。上世纪70年代末,在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之后,面对百孔千疮的校园,千百万中师生挺身而出,担负起振兴基础教育的使命。
        如今,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,中小学师资基本实现了大专化、本科化,中等师范学校停办,中师生正在退出历史舞台,“中师生”正在成为一个历史名词。因而讲述中师生的故事,就是从一个侧面去讲述百年教育史。这是一个浩大的历史文化工程,非得聚拢全国各地的中师生才完成,这就是发起征文活动的目的和意义。
征文活动:稿件如雪片般飞来,
全国各地纷纷响应
       为了发起征文活动,2022年11月,肖开玉、王刚用贵州三联教育的账户注册了“天下中师生”微信公众号,发起了征稿启事。
        启事一发布,稿件便如雪片般飞来。除港、澳、台之外,全国大多数省(市、区)都发来了稿件。作者当中,有知名学者、博士教授、政府官员、资深记者、报社总编等,更多的则是来自全国各地一线的教师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:中师生。
       让人感动的是,鲐背之年的吕玉发女士、胡永福先生,以及王秀云、高致贤、常堂先、吴安怀、杨胜坤、王传勋等一大批耄耋之年的老教师,加入了征文大军的行列。在这次征文活动中,一群“爱心作者”组成了公众号的义务编辑团队,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,认真地编稿、校对、转发分享,却从未索取一分报酬。而更为让人感动的是,一大群爱心读者加入了转发分享队伍,成为“荣誉编辑”,为扩大征文的影响力作出了贡献。

 

 

肖开玉(左二)、王刚(右一)与中国作协原副主席、著名作家叶辛(右三)贵州作协副主席高宏(右二)、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叶田(左三)、《山花》杂志社办公室主任韦明殿(左一)等合影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天下中师生”公众号从2022年12月2日发布第一篇征文——四川林晓波的《永远擦不去的垇》,到2023年12月27日发布征文最后一篇——海南王雪的《我与父亲是校友》,共发布108期,109篇文章。每篇文章发布之后,全国各地广大读者积极参与互动,展开热烈的评论,为此他们还开设了“读者互动”栏目,活跃了征文的气氛。征文结束后,经贵州教育出版社审核,遴选出其中的106篇,集成第一辑,上、下册。下一步,他们还将编出第二辑、第三辑……作为中师生永久的纪念。
        致敬,一代中师生的芳华!
        致敬,托起共和国乡村教育的数百万中师生!

        (文/图 《天下中师生》编委会)

责任编辑:张涵坤

相关阅读
“景城共建 融合发展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”的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安顺市西秀区若飞广场开幕。

2025-04-11 00:05:52

“上个月,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考察,对贵州旅游业发展充分肯定、寄予厚望,指出贵州历史底蕴深厚,红色文化丰富,民族文化多姿多彩,要求我们深化文旅体融合,丰富旅游业态,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,为贵州旅游

2025-04-10 23:46:14

在4月10日举办的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上,发布了“黄小西”贵州文旅数字形象代言人、贵州旅游行业大模型以及“一码游贵州”3.0版本。

2025-04-10 23:22:47

4月10日晚,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在安顺若飞广场举行,应邀出席的澳门旅游业议会会长胡景光在开幕式上盛赞贵州。他表示,在贵州的旅游版图中,安顺市优势显著、资源丰富。

2025-04-10 22:47:44

4月7日,贵旅集团与贵州商学院座谈交流,贵旅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郭伟谊,贵州商学院党委书记汤健,贵州商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应勇,贵旅集团党委委员、副总经理徐战刚,贵旅集团总法律顾问刘国凡参加。

2025-04-08 00:04:18

 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,本届茶博会充分彰显“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”元素,推动“茶、文、旅”充分融合,各项活动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、特色凸显。

2025-04-07 23:35:17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版权声明 | 豁免条款

Copyright © 2018-2024 www.dwqsb.com 主办:大湾区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
如有侵权,敬请告知我们,我们将及时删除,本站文章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来源!

联络我们 澳门:(853)6809 2788 香港:(852)5699 0115

举报邮箱:ghmbayareatimes@foxmail.com 京ICP备202300556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