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門社會綜合研究學會:巴士交通優化提出三點建議
2025-04-14
来源:大灣區時報
阅读:
隨著澳門城市的不斷發展,公共交通在居民和遊客的日常出行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。然而,目前澳門巴士的運營模式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,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乘客的出行體驗,也對巴士的運營效率造成了一定的阻礙。在此就澳門巴士的交通狀況提出一些建議,希望能為改善現狀提供一些參考。
一、澳門巴士現存問題分析
當前,澳門巴士普遍採用“車頭上車付款往後移”的模式。這種模式下,上車位置狹窄,許多乘客未能在上車前做好付款準備,導致車頭擁堵,乘客上車效率低下。與此同時,巴士車廂中間和下車區域卻存在大量空位,造成了車內空間的浪費,出現“滿載卻無法載客”的不合理現象。
二、借鑒日本高效巴士模式
日本的一些城市,如東京、大阪、京都,在巴士運營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其採用的“中後門上車、前門下付款”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。在澳門,巴士票價統一為澳門元六元,這為借鑒日本模式提供了有利條件。通過改為中後門上車,乘客可以直接進入車廂,避免了在車頭擁堵付款的情況;下車時前往車頭方向付款,既方便了司機統一管理收款,也能讓巴士在各網站實現滿負荷運營。
三、具體建議
1)調整上下車動線
建議推行“中後門上車、前門下付款”的模式。在實施初期,可以在部分客流量較大且路線較短的線路進行試點,如17號路線。通過試點收集資料,評估效果,逐步在全澳門範圍內推廣。同時,對於部分客流量特別大的線路,可以考慮增加三門巴士的投入,進一步分流乘客。
2)優化支付系統
A. 推廣電子支付:大力推廣澳門通(Macau Pass)或整合移動支付(如 MPay),讓乘客上下車時感應扣款,縮短交易時間。可以與電子支付平台合作,開展乘車優惠活動,鼓勵乘客使用電子支付方式。
B. 保留現金支付配套:在前門設置投幣箱及兌幣機,方便使用現金支付的乘客。同時,明確標示操作指引,確保乘客能夠順利完成支付。
3)加強宣傳引導
1.車內車外多語言指引:在車門旁張貼“後上前下”的流程示意圖,並以中、葡、英三語廣播提示,讓乘客清楚瞭解新的上下車規則。
2.安排志願者引導:在試行宣傳期,安排志願者在主要轉運站引導乘客,協助他們適應新的流程。
四、預期效益
通過上述改革措施,預計將取得以下效益:
1. 縮短停站時間:分散支付流程,減少車頭擁堵,提高巴士的運營效率,提升班次准點率。
2. 增加載客數量:合理分配車廂空間,減少“車頭滿員、中後段空置”的現象,使每輛巴士能夠搭載更多的乘客。
3. 提升乘客體驗:減少擁擠和糾紛,為乘客提供更加舒適、便捷的出行環境,尤其方便長者及行動不便者。
4. 減輕司機壓力:集中管理下車付款,避免司機同時處理上車人流與收款的壓力,提高駕駛安全性。
五、可行性評估與配套措施
1. 政府與巴士公司密切合作:調整車輛設計(如增設中門)需要與運營商密切合作,政府可以提供補貼或稅務優惠,以鼓勵巴士公司積極參與改革。
2. 修改現行之法律法規配合:相關部門應及時檢討現行《公共巴士服務規範》,明確新上下車流程的合法性,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。
綜上所述,借鑒日本經驗,對澳門巴士進行“上下車分流”和“支付流程優化”的改革,將有助於大幅改善巴士的運營效率,解決當前的擁堵問題,提升城市形象和旅客體驗。希望巴士公司能夠認真考慮建議,積極推動改革的實施。
澳門社會綜合研究學會
巴士關注組召集人:巴士迷旭哥